正信佛教网|通灵佛教网-佛教经书 |
·[佛教经书]诸经佛说地狱集要(上) |
·[佛教经书]短篇佛经:佛说自爱经(白话)+原文 |
·《法句经》:安宁品第二十三原文和白话译文 |
·[佛教经书]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58-159卷 |
·[佛教经书]入菩萨行论 第四讲(第2品) |
·《入行论讲记》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六十二节 |
·《入行论讲记》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六十节课 |
·《入行论讲记》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五十九节 |
·《入行论讲记》第三册 第三品 第四品 思考题 |
·《入行论讲记》第三册 第四品 不放逸 第四十四节课 |
·《入行论讲记》第三册 第四品 不放逸 第三十八节课 |
·《入行论讲记》第三册 第四品 不放逸 第三十七节课 |
·《入行论讲记》第三册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第三十二 |
·《入行论讲记》第三册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第三十节 |
·《入行论讲记》第二册 第二品 忏悔罪业 第二十八节 |
·《入行论讲记》第一册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十二节 |
·[佛教经书]《因明正理门论》讲记之十 |
·[佛教经书]《因明正理门论》讲记之九 |
·[佛教经书]《因明正理门论》讲记之八 |
·[佛教经书]《因明正理门论》讲记之七 |
·[佛教经书]《因明正理门论》讲记之五 |
·[佛教经书]《因明正理门论》讲记之三 |
·[佛教经书]《因明正理门论》讲记之二 |
·[佛教经书]《因明正理门论》讲记之一 |
·学习《入行论》是绕大圈子。您如何评价这种论调? |
·[佛教经书]释量论颂 |
·[佛教经书]释量论略解 |
·[佛教经书]以一阶逻辑试释《因明正理门论》 |
·[佛教经书]释量论?成量品释科判 |
·[佛教经书]《因明正理门论》六题 |
·[佛教经书]《释量论》提要 |
·[佛教经书]略论《大智度论》的净土思想 |
·[佛教经书]《大智度论》法语辑要 |
·[佛教经书]大智度论提要 |
·108.问曰:须菩提何以故问一念中行六波罗蜜等诸功 |
·107.问曰:若行诸善法亦能至萨婆若,何以但说般若 |
·106.问曰:般若波罗蜜应如大海,今何以言五波罗蜜 |
·105.问曰:六波罗蜜各各相异,云何行一波罗蜜摄五 |
·104.问曰:般若便是波罗蜜,何以名为陀罗尼? |
·103.问曰:般若波罗蜜无不甚深,何以或时赞甚深? |
·102.问曰:何以故但菩萨解般若波罗蜜,为众生所归 |
·[佛教经书]101.问曰:云何似六波罗蜜名魔事? |
·100.问曰:若能如是观,行六波罗蜜,得何等利益? |
·99.问曰:五波罗蜜等各异相,云何言般若波罗蜜中含 |
·98.问曰:何以故正说六波罗蜜,不多不少? |
·[佛教经书]96.问曰:般若波罗蜜是何等法? |
·[佛教经书]95.问曰: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? |
·[佛教经书]94.问曰:行何方便,得禅波罗蜜? |
·93.问曰:八背舍、八胜处、十一切入、四无量心、诸 |
·92.问曰:非有想非无想处,有受、想、行、识,云何言 |
·[佛教经书]91.问曰:何名练禅? |
·90.问曰:阿罗汉、辟支佛俱不著味,何以不得禅波罗 |
·[佛教经书]89.问曰:应说禅波罗蜜,何以但说禅? |
·88.问曰:先说禅波罗蜜中,已具说五神通,今何以复 |
·87.问曰:一切布施皆以精进,何以但言此二施从精进 |
·86.问曰:精进是心数法,经何以名身精进? |
·[佛教经书]85.问曰:云何名精进相? |
·84.问曰:菩萨观精进,有何利益而勤修不懈? |
·83.问曰:住忍辱时不为恶即是戒,何以故更说住忍取 |
·82.问曰:禅智波罗蜜亦是心清净法,何以但说忍辱? |
·81.问曰:此即是无生忍,何以言柔顺忍? |
·80.问曰:菩萨身非木石,云何众生来割截而不生异心 |
·79.问曰:生身菩萨贪惜未除故,割截甚痛,是则为难 |
·[佛教经书]78.问曰:先已割肉,云何令得平满? |
·77.问曰:是菩萨既自割截身体,云何能与长者女多说 |
·76.问曰:若众生割截菩萨,或食其肉,应当有罪,云 |
·75.问曰:忍辱名一切侵夺能忍,何以但说割截身体? |
·[佛教经书]74.问曰:云何名为破戒人罪? |
·73.问曰:若尔者,毗尼中何以一比丘言,我知佛法义 |
·72.问曰:六波罗蜜中已说戒,今何以复说戒不净? |
·71.问曰:尸罗波罗蜜则总一切戒法,譬如大海总摄众 |
·70.问曰:沙弥戒乃至受一日戒,尚不以香涂身,云何以 |
·69.问曰:诸佛贤圣是离欲人,则不须音乐歌舞,何以 |
·68.问曰:如佛结戒,比丘三衣不应少,是诸比丘何以 |
·67.问曰:若持戒是禅定因缘,禅定是智慧因缘,八圣 |
·66.问曰:沙弥十戒,便得受具足戒;比丘尼法中,何 |
·65.问曰:若尔者,毗尼中何以言杀化人不犯杀戒? |
·64.问曰:若居家戒得生天上,得菩萨道,亦得至涅槃,复 |
·63.问曰:何以故六斋日受八戒、修福德? |
·[佛教经书]62.问曰:酒有三十五失,何等三十五? |
·[佛教经书]61.问曰:妄语有十罪,何等为十? |
·[佛教经书]59.问曰:不与取有十罪,何等为十? |
·[佛教经书]58.问曰:杀生有十罪,何等为十? |
·[佛教经书]57.问曰:云何持戒能生智慧? |
·[佛教经书]56.问曰:云何持戒生禅? |
·[佛教经书]55.问曰:云何持戒而生精进? |
·[佛教经书]54.问曰:云何持戒生忍辱? |
·[佛教经书]53.问曰:云何持戒能生于檀? |
·[佛教经书]52.问曰:云何持戒能生戒? |
·[佛教经书]51.问曰:五戒、一日戒,何者为胜? |
·50.问曰:菩萨若著心布施,有何等过而不名具足?著心 |
·[佛教经书]49.问曰:是菩萨布施时,先施何等人? |
·48.问曰:化人来去说法可尔,云何能行檀波罗蜜等? |
·47.问曰:若尔者,何以略说财施,而广说法施? |
·46.问曰:何以故三世及三世等中檀波罗蜜不可得? |
·[佛教经书]45.问曰:此布施福因何增长? |
·[佛教经书]44.问曰:如何名为福处? |
·43.问曰:上言而施福处,此言财福,有何等异? |
·42.问曰:经言种种福田,何以独言植于佛田? |
·41.问曰:一切圣人不受果报,后更不生,云何言是施 |
1 2 3 4 5 6 共 72页, 7148条记录, 100条/页,显示 1-100条
|